首页 > 酒水品牌

山西临汾酒业有限公司,山西临汾酒店倒塌事故

酒易淘 酒水品牌 2022-09-06 21:58:38

品牌名称:酱香白酒加盟 所属行业:酒水 > 白酒

基本投资:10~50万元 投资热度:

加盟意向:1634 门店数量:534家

索要资料 查看详情

  

     

  

  最近,山西临汾发生了一件不幸的事,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一天,村里一位80岁的老人过生日。当许多村民来到酒店祝贺他时,酒店突然倒塌,许多人来不及逃生,造成29人死亡的悲剧。   

  

     

  

  我以为舆论的焦点应该是调查为什么酒店不应该倒闭,但是会发生这么大的安全事故。但没想到,在这次事件中,很多网友都把“火力”集中在了这位八旬老人身上。这些评论如下:   

  

  “为何要过生日呢,不过就没这回事了。”   

  

  “在我们那边80岁不能过生日的,不吉利的,这不出事了。”   

  

  “自己家里过过就好了,非要到饭店大操大办,有些人就是讲排场。”   

  

     

  

     

  

  我相信这些言论也有可能飘到老人身边,对他产生一些影响。   

  

  与网友的评论相呼应,不少媒体还把采访的话筒递给老人,追着他,坚持要他回忆整个生日庆祝过程。似乎他还有意将“大家帮我过生日”与“餐厅倒塌致死伤”联系起来,让镜头前的老人感到心酸。   

  

  我很担心老人承受不了这些压力。果然,在一次采访中,这位老人扑通一声单膝跪下,向镜头道歉:   

  

  “都怪我,都怪我啊!”   

  

     

  

  我觉得这是酒店倒塌最可笑最可悲的一幕。无论如何,不该是老人为此跪下道歉。   

  

  所以,我特意为他写了一篇文章“平反”。   

  

  第一,不要把老年人当“替罪羊”,把关注的焦点转移到饭店倒塌了,为何要责难食客?.身上   

  

  这本来是一个很容易的责任问题。   

  

  显然,这是一起典型的安全事故。如果我们想追踪它,我们应该问:   

  

  1、到底谁是建筑施工方,施工有没有偷工减料?   

  

  2、这一建筑有没有安全资质,是如何通过验收的?   

  

  3、作为饭店经营,有没有合法的资质,有没有经过安全评估?   

  

  4、这些年有没有经过改装?如何改装的,改装的决策者和负责人是谁?   

  

  5、这些责任人现在在哪里,有没有被控制住?   

  

  我觉得这才是正确的关注方向,也应该是媒体和舆论真正的关注点。   

  

  然而,现在人们注意到:   

  

  1.老年人为什么要过生日?   

  

  2.为什么老人生日会选择这家酒店?   

  

  3.为什么老人会邀请那么多人来给自己过生日?   

  

  4.老年人为什么选择这一天过生日?   

  

  似乎逻辑变成了:   

  

  1、老人不做寿,饭店就不会倒塌。   

  

  2、老人不选择这家饭店,就不会倒塌。   

  

  3、老人不请这么多人,就不会伤亡惨重。   

  

  4、老人不选这一天做寿,这些人就不会死。   

  

  这是多么滑稽荒谬的逻辑啊!   

  

  要知道这是酒店,就算老人们不去,每天也会人满为患(据媒体报道),食客络绎不绝。也就是说,就算老人们不过生日,不选择这家酒店,酒店也会倒闭,受害者不是老人的亲属,也会是别人的亲属。.   

  

     

  

  当然,他们可能会举行婚宴,为孩子们举行满月宴会,甚至是年轻夫妇第一次见面,或者为即将上大学的孩子送行.   

  

  难道也要追究他们到饭店吃饭到底是庆祝什么,并试图暗示就是他们不该庆祝吗?   

  

  但必须指出的是,在很多社会事件中,这种似是而非、混淆视听的关注点还是有一定市场的。   

  

  几年前,韩国有一个   

部知名度非常高、探讨媒体和舆论“引导”责任的电视剧《匹诺曹》开篇便展示了一个与“饭店倒塌”事件颇有相似点的故事:

  

  

事件起因是某个工厂着火了,消防员前去救火,没想到工厂内发生了爆炸,然后消防员都没有生还,其中消防队长的遗体甚至都没有找到。

  

照道理媒体舆论本应该问责的是这是一家怎么样的工厂,怎么着火,又是怎么会发生爆炸的,工程质量有什么问题等等。

  

但是,最后媒体舆论的重点却放在这位遗体没有找到的消防队长身上:

  

1、为何这位消防队长遗体没有找到,他是不是怕担责任,所以逃走了?

  

2、这位消防队长是怎么决策的,为何带大家去这么危险的地方?

  

3、消防队长的家属对消防队长的失踪、决策是不是要承担责任?

  

  

消防队长的妻子不堪其扰,备受舆论煎熬的她,带着孩子跳河(她不幸去世,孩子生还,这才有了之后的故事)。

  

直到事件过了十多年后,消防队长的遗体被人意外发现,原来他不是逃走了,而是在现场最危险的地方,早就和砖块融为一体。

  

《匹诺曹》用这个故事,告诉大家两个道理:

  

1、带偏节奏并不是很难的事情,人们很容易被舆论引导,把重心放在“替罪羊”身上,从而忽略到底该以什么为关注重点。

  

2、舆论被引导的后果是可怕,“替罪羊”不仅无辜,而且会备受舆论煎熬,酿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因此,各位明辨是非的网友,我们可不能让电视剧《匹诺曹》的悲剧剧情在现实生活中发生,有必要“拨正”舆论关注的焦点,别用这位80岁老人模糊掉真正该关注的焦点:

  

真正该下跪道歉的人,绝不是这位老人,而是肇事者。

  

二、孝顺老年人无论如何都不该是被谴责的事很多人都知道,公元2000年,我国正式迈入老龄化社会,自此以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程度持续加深。

  

人口学家预计,到2022年左右,中国65岁以上人口将占到总人口的14%,实现向老龄社会的转变。

  

所以如何对待老年人,不仅仅是一个家庭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

  

中国人自古是“以孝治国”的,孝道是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是这些年,与老龄化社会并行出现的是虐待老人的事件并不少见。

  

今年6月,网络上流传的一段“儿子殴打病床上的父亲”的视频,当儿子用拖鞋狠狠地打父亲屁股的时候,边上有一个护士问他:“你在干嘛?我报警了!”但是,儿子却满不在乎地说:“你报啊,快点!我要不打他还不好呢。你看他装!”

  

  

无独有偶,今年5月,江苏常州市发生了一件让人惊愕的惨案,一名83岁老太太被保姆闷死。监控视频显示,保姆先用毛巾捂住老人面部,后坐在老人胸口上,期间老人多次挣扎,保姆摇着扇子,直至老人没有生命体征。

  

  

根据2017年的一项研究综述,研究者入组了38 544篇发表于2002-2015年的相关文献,并对不同区域28个国家(包括12个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的52项研究项目进行进一步分析,研究发现虐待老年人的总发生率是为15.7%,其中心理虐待估计为11.6%,经济虐待估计为6.8%,疏忽造成的虐待行为4.2%,身体虐待的比例为2.6%,性虐待的比例为0.9%。

  

也就是说在一年中,估计有15.7%的60岁以上老人遭受了虐待,虐待老年人似乎影响了全世界六分之一的老年人,约1.41亿人。

  

当然,比起虐待老人,歧视老人的现象更是比比皆是。8月在黑龙江哈尔滨一老人疑似因为没有手机扫健康码而无法乘坐公交车,随后老人遭到乘客的谴责。

  

视频中,车上的乘客在指责老人:

  

“不能为老不尊,快下去吧。这么多上班的人呢?这么多人指着你,你不难受吗?”

  

视频中的老人步履蹒跚,也没有表现得很蛮横。他所遭遇的,其实就是对老人的歧视:因为老人不会用手机,似乎就被剥夺了乘车的权利。

  

  

为何会发生这类事件?究其原因无外乎:

  

1、老年人已经没有了生产力,不能为家庭增加财富。

  

2、老年人体弱多病,是需要照顾的对象。

  

具体到这次的老人80岁祝寿事件,我认为有些人提出的“80岁生日,有什么好庆祝的”就有这种不把老人当回事的心理投射:

  

现在多少年轻人,自己每年的生日都是当做最大的事情在办,为何对一个80岁的老人过个整数的生日却诸多挑剔,况且,他还能有多少个生日呢?

  

现在多少年轻人,结婚、孩子满月酒都是请好几桌,认为这是“约定俗成”,是可以被允许的,为何到老人过生日就认为这是一种“大操大办”?

  

  

而且,说“大操大办”的人,大概是太没见过世面了。在农村的小饭店请客,算什么“大操大办”呀?

  

我认为,对此有微词的人,多半是有觉得因为是老人所以“不值得”被如此对待的心理,而这正是许多虐待老人心理的基础。

  

事实上,我认为这家人愿意给老人办80岁的大寿,街坊邻里乐意捧场,恰恰是值得弘扬的社会积极面。

  

因为这家人懂得“尊老”,而且街坊邻居也很尊敬老人,从这个角度看,恰恰说明他们家族、当地的“敬老”氛围是很不错的。这本来应该是令人羡慕,也是值得大家传为佳话的事。

  

当然,这也为这件事增加了一层悲剧:这本来应该是给乡里乡亲作出的“敬老”示范,没想到现在可能成为当地人心有余悸的灾难了。

  

想对这位老人说,过生日并不是什么过错,你更不应该为此下跪。如果让一位老人因为自己过生日而下跪,那不是老人的问题,而是我们社会出了问题了。

  

希望不要因为这件事动摇大家孝顺老人的基本善心。

  


  

三、媒体和舆论更应该关心“幸存者”老人的心理健康其实,老人现在能够接受媒体采访,包括下跪,而不是成为“29+1”的受难者,纯属意外。

  

他本来也在屋内,只是正好在事发前几分钟,来了一位亲属,他出门去迎客,在门外攀谈了几分钟。也就在这几分钟内,房屋倒塌了。

  

所以,不要用“被祝寿者”来标签这位老人,更准确地说,他是这次事件的“幸存者”。

  

对于类似的重大灾难性事件,其实特别要关注的就是这些“幸存者”的心理状态,因为即便没有这些媒体舆论的“指责”,他们本身就容易产生“幸存者内疚”。

  

  

人从危及生命的情况中存活下来,便容易产生这种“幸存者内疚”。

  

“幸存者内疚”是由英国心理学家Stephen Joseph提出的一种创伤类型,他在针对1987年英国“自由企业先驱号”沉船事故(459人里共有193人死亡)的研究中发现,60%的幸存者都会感到内疚。

  

那些经历过大屠杀、战争,癌症、飞机失事、地震、火灾或洪水的人,往往会有这种感受,当然像这种安全事故的幸存者也概莫能外。

  

“幸存者内疚”是一种思维上的死循环,即某些事本可以发生在你身上,而没有发生,尽管这不是你的错。

  

“幸存者内疚”是作为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一个重要症状。幸存者往往会因为其他人的死亡而责备自己,认为是自己有哪些地方做得还不够才导致他们的死亡。

  

  


具体到这位老人。因为是老人的寿宴,来的都是自己的亲属,甚至晚辈,虽然这一事件跟他本人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但毕竟他们是为了参加他的生日宴而来的,现在却不幸遭此大难,我相信比起其他的幸存者,这位老人更容易陷入到自责中。而且,弄不好他的余生都会陷入到愧疚之中。

  

不要小看“幸存者内疚”,最严重的情况是会导致自杀行为的。

  

2018年,美国佛州帕克兰高中发生校园枪击案,有一名叫希妮艾洛的学生逃过了一劫。然而,失去17名同学和老师的悲痛,以及事件造成的持续性创伤,对她影响巨大。一年后,年仅19岁的艾洛选择终结了自己的生命。

  

  


所以,越是在这个时候,越是要关心这些“幸存者”,具体到这位老人,我认为更应该做的是宽慰他,让他不要胡思乱想:这些人的离开跟你没有什么关系,你要做的是保重身体。而且,只有你能继续保重身体,才是他们希望看到的。他们会前来祝寿,本来就是希望能够看到你继续健健康康地活着的。你只有继续好好活着,才是对他们最大的宽慰。

  

因此,请不要再用一些“迷信”的理由去解释这一事件,暗示这与他有什么关系了,这不仅是找错了方向,而且只能让这一事件再徒增一名受害者罢了。

  


  

作者 | Arthur Chen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简介:心理圈稀有性别男颜值高咨询师,长相年轻、内心成熟的代表人物。座右铭:惜时惜人。咨询小时数:3000小时,研究方向:职场心理、婚恋两性、身心疾病、朋辈心理辅导。近期关注:要事第一、正念减压、网络时代人际沟通。

  

编辑 |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

  

联系 |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邮箱 coffeepr@qq.com

免费咨询
免费获取加盟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