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酒水加盟 > 品牌加盟

故宫御花园面积多大,故宫御道

酒易淘 品牌加盟 2022-06-23 13:19:56

品牌名称:酱香白酒加盟 所属行业:酒水 > 白酒

基本投资:10~50万元 投资热度:

加盟意向:1634 门店数量:534家

索要资料 查看详情

  

     

  

  从龙宗门回来,看到门北侧一条长长的13间平房的溪流,开始以为这只是一间普通的卖货的房子。但屋前的铭牌告诉我,这里就是著名的军部所在地。   

  

  雍正初年设立军机为临时机构,主要是为了提高决策效率,以应对西北战事。但后来军部逐渐发展成为指挥军政大权的中央决策机构,内阁被架空。兵部的出现宣告了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彻底终结。军部的建筑风格比较少见,平顶四面坡。根据地图,我觉得这种屋顶应该叫“天篷屋顶”,但相关资料中引用的例子是双檐。不知道有没有单檐的天篷屋顶?   

  

     

  

  参观完前朝三大殿和东西厢房后,你来到了“干青门”前。有五个宽阔的干立面,开敞的门在开间和第二间,尖部青砖槛墙,单檐歇山顶,两边是八字形的玻璃影壁。   

  

     

  

  门前御道两旁的两只铜狮耷拉着耳朵,据说是提醒后宫的人少听少说,不要干预政治。   

  

     

  

  门内是一条两侧有汉白玉栏杆的高层通道,直通“干青宫”。   

  

     

  

  清宫是后寝三厅中的第一厅。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它被烧毁了几次,重建了多次。现存建筑建于清朝嘉庆三年(1798年)。清宫有九间宽敞的房间,重檐平顶,九瓦百兽,在建筑规定上仅次于太和殿。   

  

     

  

  除了太和殿已经见到的日晷、嘉良、丁童、同和、同贵,还有两座双檐金字塔形屋顶的小方亭,放置在平台两侧的三层石须弥上。这两个小亭子旁边都没有铭牌。我问了一位工作人员,得知该馆的正式名称是“江山社稷方婷”,由铜制成,并镀金。建造日期不详。   

  

     

  

  殿内宝座上方悬挂的匾额是顺治皇帝写的书,匾额后面曾藏着历史上神秘的“建储物盒”。御座两侧各有两副对联,前面的对联是“示万民慎,昏,思永;施五典弘,无轻土木而难”,是康熙皇帝写的;后联是“人皇建其极可宽可;但是,唯一道的本质是极其狂妄,这是乾隆皇帝写的。   

  

  石仔、甘龙、嘉庆、道光、咸丰都是按照密储制度登上皇帝宝座的;清朝几个皇帝只有一个儿子或者没有儿子之后,密储制度开始失去意义。   

  

  清宫是皇帝的寝宫,也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审核各种奏折、接见外国使节的地方。自明朝永乐皇帝以来,有十四位皇帝居住在清朝的皇宫里。明朝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发生了一起宫女刺杀嘉靖皇帝的“仁隐宫变”事件。侥幸生还的嘉靖皇帝搬出了干青宫,再也没有回来。清朝前两任皇帝顺治和康熙也住在清宫,但从雍正帝开始,他们都把不在中轴线上的“养心殿”作为自己的寝宫。至于原因,雍正帝给出的解释是“我认为清宫是60多年的皇宫,我住在那里,所以我不能忍受。我打算住在月亮门外的养心堂,把房子的内部弄得整洁简单一点。我住在养心堂,已经服丧二十七个月,以成全我的心意。”雍正帝养心堂里的“丧二十七月”在哪里?这一住就是13年!   

  

  在清朝,交泰殿是皇后休闲的地方   

  

  交泰殿位于干青宫和“坤宁宫”之间,其美好寓意在于:干坤交友,天地和平;皇帝交朋友后,夫妻二人是泰国人。但纵观明清两代,帝王之间感情深厚的并不多见。就连被认为夫妻感情很好的崇祯皇帝和周皇后也在交泰殿发生了争执。脾气暴躁的崇祯皇帝甚至当众把周皇后推倒。据说这场家族纠纷以崇祯皇帝为周皇后“买”貂皮而告终。   

  

     

  

  交泰殿前游客很少,我得以挤进人群拍摄殿内场景,最后拿到了殿顶的盘龙题。   

珠藻井。

  

  

坤宁宫是后宫三大殿的第三殿,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代两次毁于火灾,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重建,清代在顺治朝和嘉庆朝两度重修。坤宁宫面阔九间,重檐庑殿顶,镇瓦兽七个。

  

坤宁宫在明代和清初是皇后的寝宫。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重修时,仿照盛京“清宁宫”将明间开门改为东次间开门,将最东侧两间建成暖阁,作为皇帝大婚的洞房,康熙、同治、光绪三位在未结婚前即登基的皇帝都曾在这里度过新婚之夜;西侧四间设北、西、南三面大炕,用于供奉萨满教祭神灵。雍正帝移住养心殿后,皇后也搬出了坤宁宫,坤宁宫开始成为专门的萨满教祭神场所。

  

在后宫三大殿的东西两侧均匀分布着十二个二进院落,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东六宫”和“西六宫”。从中轴线进入东六宫、西六宫所在的区域,有多道门可以选择。与观览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只需一直由南向北走不同,探访东六宫和西六宫对你的方向感和位置感绝对是个严峻考验。我是个方向感和位置感都比较差的人,转着转着就失去了方向,以至于十二个院落最终好像只看到了七个。

  

  

“广生左门”,从此门出去,就是承乾宫。

  

  

承乾宫初称“永宁宫”,明崇祯五年(1632年)改称今名。正殿承乾宫面阔五间,单檐歇山式,镇瓦兽五个,殿前为宽敞的月台,东西有硬山顶配殿各三间。

  

  

承乾宫的东邻是“永和宫”。

  

  

永和宫初名“永安宫”,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为今名。前院永安宫面阔五间,单檐歇山顶,前接三间卷棚顶抱厦,镇瓦兽五个,东西有硬山顶配殿各三间。

  

  

后院“同顺斋”面阔五间,硬山顶。

  

  

院西南角有一座盝顶井亭,几个游客正研究是不是“珍妃井”。

  

  

承乾宫和永和宫现在都被辟为青铜器展馆。

  

  

器物上的篆文清晰可辨

  

  

亚酗方尊

  

  

册方斝,商代

  

  

邗王是野戈

  

  

兽面纹胄

  

  

承乾宫北面的“钟粹宫”宫门紧闭,游客们只好在门前拍照留念。

  

在西六宫区域,误打误撞先进了“翊坤宫”。翊坤宫始称万安宫,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改为现名。翊坤宫原为二进院,清光绪十年(1884年)慈禧太后五十寿辰时将翊坤宫后殿改成穿堂殿,称“体和殿”,使翊坤宫和北面的“储秀宫”相连,形成四进院的格局。

  

  

进入“翊坤门”,迎面是一座上书“光明盛昌”的屏门。“光明盛昌”中的“明”字的日字旁多写一横,“盛”字少写了一点,据说是暗含了“明不再重来,盛永无止境”的意思。

  

  

一进院正殿翊坤宫面阔五间,单檐歇山顶,前后出廊,台基下陈设铜凤、铜鹤、铜炉各一对。

  

  

东西配殿均面阔三间,硬山顶,东殿称“庆云斋”,西殿称“道德堂”。

  

  

二进院的体和殿是在翊坤宫后殿和“储秀门”旧址上改建的,面阔五间,硬山顶,前后开门,后檐出廊。

  

  

殿额“翔凤为林”为同治帝御笔。

  

体和殿是慈禧太后入住储秀宫时进膳、喝茶、休息的地方,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慈禧太后还在这里为光绪帝主持选立后妃的仪式。

  

  

和永和宫一样,院内西南角和东南角各有一眼井,只是井亭已经不存。据此推断,在二进院掘井,应该是皇宫里的规制。

  

  

三进院,也就是原来储秀宫的前院,正殿为面阔五间单檐歇山顶的储秀宫。殿前置有一对铜龙和一对铜鹿,据说是慈禧五十大寿时的祝寿之物。

  

  

储秀宫前廊西侧悬有一块匾额“乾坤经纬”,仔细分别上面的印章,竟然是慈禧太后的手迹。说良心话,这四个字写的是真好,敦厚大气,完全看不出是出自女人之手。

  

  

东配殿“养和殿”和西配殿“绥福殿”都是面阔三间,硬山顶。三殿的前廊与体和殿的后檐廊通过转角相连,构成回廊。

  

  

东西配殿檐下的匾额“照天曜日”和“和神茂豫”都由慈禧太后书写,书法依然不差。这两块匾额设计成书卷状,比那些方方正正的匾额多了些许活泼,也平添了几分婉约之气。

  

第四进的正殿“丽景轩”面阔五间,单檐硬山顶,是慈禧初入宫时居住的地方。慈禧在这里生下同治皇帝,母以子贵,慈禧由此青云直上,从贵人、嫔、妃、贵妃,直至太后、太皇太后,逐渐成为掌握晚清王朝47年实际大权的“女皇”式人物。正是因为慈禧后来的一步登天,才使得翊坤宫和储秀宫在建筑标准和内部装饰方面明显高于东六宫和西六宫其它宫院。

  

  

翊坤宫南面是“永寿宫”。永寿宫初名长乐宫,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改称“毓德宫”,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更为现名。

  

  

永寿门内的石照壁。东西六宫大门里都有照壁,样式各不相同。

  

  

永寿宫为两进院,前院正殿永寿宫面阔五间,单檐歇山顶,殿前有宽敞的月台。

  

  

殿内匾额“令仪淑德”为乾隆帝御笔。

  

  

殿内陈列的瓷器

  

  

美的让人心醉的执壶

  

  

东西配殿各三间,硬山顶,已成为售卖商品的小店。

  

明孝宗的母亲在永寿宫暴死,是明宫诸多疑案之一。因距离“慈宁宫”、养心殿比较近,清代屡次把永寿宫作为筵宴的场所。光绪朝以后,永寿宫更沦落为收纳物品的仓库。

  

由永寿宫西行,即达“启祥宫”。启祥宫原名“未央宫”,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嘉靖帝因其生父兴献王朱祐杬出生在这里,而将未央宫改名为启祥宫,清代晚期又将启祥宫改称“太极殿”。

  

  

启祥宫最初也为二进院,清末把其后殿辟为穿堂殿,与后面的“长春宫”及其东西配殿以转角游廊相连,形成和翊坤宫、储秀宫相类似的四进院。我游览的当日,启祥宫后殿部分没有开放。

  

东西六宫是近些年经过整修才开始向公众开放的,进一步的整修工作还在继续。在整修尚未完成的时候去游览东西六宫,眼中的景物可能不那么养眼,但看到的东西可能更接近原汁原味。

  

  

游览完中轴线和东西两翼,穿过“坤宁门”,即是故宫最北面的游览区域“御花园”。

  

御花园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历时三年建成,当时称“宫后苑”,从清雍正朝起始称“御花园”。整个御花园东西长,南北短,大致呈长方形,占地12000多平方米。御花园的总基调为中国传统园林风格,亭台楼榭点缀其中,但其追求左右对称的努力,又让其沾染上了西洋园林的味道,使得整座园林略显拘谨和生硬。

  

御花园建筑分中、东、西三路,主次分明,和前面的宫殿部分如出一辙。中路以“钦安殿”为中心,前有坤宁门、“天一门”,后有“承光门”和“顺贞门”。

  

  

钦安殿坐落在单层汉白玉须弥座上,面阔五楹,殿前出月台,为少见的重檐盝顶。

  

有资料说,乾隆朝曾在殿前加盖抱厦三间,后在“文革”时期被拆除。但看今天的钦安殿依然是有抱厦的,而且是五间,把个月台挤得满满的。原来现在的抱厦是2009年新建的,是故宫大修计划的一部分,据说是要重现“康乾盛世”时故宫的景象。以我一个外行人的眼光来看,这个五间抱厦实在有画蛇添足之嫌。殿内供奉的是北方神玄天上帝,也就是真武大帝。在道教的阴阳五行学说中,北方属水,色为黑,而水克火,因此北方神玄天上帝有镇火的神能,把其供奉在皇城北端是希望真武大帝保佑紫禁城免遭火灾。钦安殿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重修,一直保存至今,是非常珍贵的明代遗构。在这里我们发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事,那就是:纵观故宫的历史,可以说是火灾不断,许多主要建筑都是屡毁屡建,真武大帝的保佑工作做得并不好,但真武大帝所居的钦安殿却在明嘉靖年间重修后安然度过了400多年,可见神仙也是有私心的。

  

  

殿前东、西各有一座建于清乾隆年间的四角攒尖顶小亭,称“香亭”。这两座小亭的前半间敞开,后半间以隔扇门封闭成小室。如此结构的小亭在中国古建筑中非常罕见。

  

  

钦安殿所在的小院落的正门称“天一门”,门额为明嘉靖帝题写。以“天一”命名此门,是根据《易经》“天一生水、地六成之”语句,取“以水克火”之意。

  

东路主要建筑有“万春亭”、“浮碧亭”、“摛藻堂”、“御景亭”和“凝香亭”。

  

  

万春亭为重檐,底层方形,四面出厦,形成十二角,上层为伞状攒尖圆顶。

  

  

浮碧亭建在一座单孔石桥上,方形攒尖顶,亭南有卷棚顶抱厦伸出。

  

  

摛藻堂面南背北,紧倚宫墙,面阔五间,悬山顶,清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后,《四库全书荟要》曾贮藏于此,供乾隆皇帝随时阅览。“摛藻”一词出自汉班固的《答宾戏》“虽驰辩如涛波,摛藻如春华,犹无益於殿最也。”意思是铺陈辞藻,引申为施展文才。

  

  

凝香亭在摛藻堂东一个非常局促的角落里,四角攒尖顶,始建于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后重建。凝香亭称得上是“见缝插针”之作,体现了御花园设计者一寸地皮都不想浪费的设计理念。

  

  

摛藻堂西是一座湖石叠成的假山,称“堆秀山”。

  

  

山顶筑有一方形攒尖顶小亭,因每年重阳节帝后都要登上堆秀山赏景,故万历帝将该亭命名为御景亭。

  

西路主要建筑有“千秋亭”、“澄瑞亭”、“位育斋”、“玉翠亭”和“延辉阁”。

  

  

西路建筑与东路建筑基本为一一对应,建筑样式也大体一致。千秋亭、澄瑞亭与东路的万春亭、浮碧亭两两相对,分别代表秋、冬、春、夏四个季节。其中,千秋亭和万春亭因构造复杂、造型优美,被公认为紫禁城里最美的亭子。

  

位育斋和摛藻堂形制相同,初建时称“对育轩”,明嘉靖年间更名“玉芳轩”,清代改称今名。雍正时代此斋曾作为佛堂。“位育”一词源自《中庸》“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按照朱熹的解释,“位”是是秩序、定位;“育”是发展、进步。用今天的话来理解,就是量体裁衣、循序渐进、科学发展。

  

  

东西两路中,唯一不够严格对称的,是与堆秀山相对的延辉阁。延辉阁面阔三间,重檐卷棚顶,外观为两层,实际两层之间还有一暗层。该阁明代称“清望阁”,清代估计是觉得其中的“清”字与国号犯冲,才改了今名。据说当年在冬季天气晴朗的日子,登临延辉阁可以看到西山的积雪。

  

  

乾隆帝曾有诗描写御花园的春景“堆秀山前景物芳,更逢晴日蔼烟光。负冰锦鬣游文沼,试暖文禽绕鱼堂。彩燕缤纷先社日,青幡摇曳引韶阳。莫嫌花事迟追赏,通闰应知春倍长。”把个御花园描写的令人神往。

  

  

钦安殿北,是承安门。门内左右各有一只鎏金铜象,姿势非常特别,前腿反向跪着。经旁边的游人提示才知道,这叫“富贵吉祥”(负跪吉象)。

  

  

承光门是一座仅为一开间的庑殿顶门楼,两侧分别通过矮墙和“集福门”、“延和门”相连。承光门兼顾实用性和装饰性,关闭后更像是一座三滴水的八字大照壁。

  

  

延和门

  

  

过承安门,是御花园的北门“顺贞门”。顺贞门为随墙门,是后寝通往“神武门”的重要通道,参加“选秀”的秀女们也要通过此门进入“秀场”御花园。

  

  

继续向北走过一段甬道,即达“神武门”,也就是紫禁城的北门。神武门在明代和清初称“玄武门”,至康熙朝,因避康熙帝名讳改称神武门。门洞上方匾额“故宫博物院”为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题写。神武门在城台上筑有面阔五间的重檐庑殿顶城楼,城楼上层檐下悬“神武门”满汉双文匾额。1924年,清逊帝溥仪被驱逐出故宫时就是从神武门黯然离去的。

  

  

游览完故宫,本想再去登一把景山,无奈雨势渐大,只好作罢。尽管光线已经非常差,还是沿着护城河走到故宫的西北角,拍了几张雨幕中的角楼。在故宫众多大体量建筑面前,玲珑的角楼绝对是小弟弟,但如果就复杂程度而言,角楼绝对不输故宫的任何一座建筑。

  

原计划用一天的时间把故宫仔仔细细地游览一遍,不期而至的一场雨搅乱了我的计划,让我的游览不得不提前结束,许多地方因此没能走到。

免费咨询
免费获取加盟资料